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观看_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丁香_欧 美 成 人 网站在线观看_最新欧美电影免费在线_国产精品操干在线观看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_69天堂人成无码_国产影视一区二区三区_中文亚洲精油按摩色偷偷av_99自拍偷拍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yè)新聞
如何提升中國語言國際傳播能力? 2022年10月10日

主持人語】 本期主題為“語言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同時,總書記也提出要采用貼近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的要求。語言國際傳播是全球語言治理研究的重要領域,當前中國語言學研究者應結合中國語情,借鑒和參考國際語言傳播的經驗與規(guī)律,探究更為科學、全面與客觀的研究范式,推動語言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當前,語言國際傳播研究需要關注3個著力點:第一個著力點是拓展語言傳播和話語能力建設的新領域。國家話語能力建設是國家語言能力建設與國際傳播的重要目標之一,現有研究尚未關注話語傳播能力中的精準傳播領域研究。沈騎與劉思琪從生態(tài)話語體系和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視角對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探索,不僅提出了國家話語能力建設的構成要素,還對中國 ESG 話語能力建設的基本問題與研究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對生態(tài)文明領域話語能力建設研究進行了前瞻性的思考。第二個著力點是探究數據驅動語言國際傳播的新方法?!耙粠б宦贰?,語言鋪路。中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播的現狀調查與客觀數據的獲取,需要研究方法與技術的創(chuàng)新。何山華和楊曉春基于大數據,分析沿線國家中文學習關注度這一問題,為我們呈現出客觀全面的數據和研究發(fā)現,同時提出了“關注”這一全球語言治理研究的新命題。第三個著力點是借鑒世界主要語言國際傳播的新視野。法國作為世界重要國家,為了維護其在國際事務與全球治理中的國際影響力,始終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法語國際傳播法語的國際拓展機制與策略值得關注。周燕與張新木基于語言規(guī)劃與語言傳播理論,厘清語言傳播與語言拓展力的基本概念,構建語言國際拓展力的理論分析框架,對法語國際拓展力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比較研究,為國際中文拓展力研究提供了理論參考,也為提升區(qū)域國別語言傳播研究的科學性做出有益嘗試。
總之,本期專欄是國內首次對語言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一新命題進行學術討論,語言國際傳播作為新時代語言學研究對接國家戰(zhàn)略需求的重要研究領域,期待有識之士在新方法、新視角與新領域進行更多有益的嘗試。
(主持人:沈 騎,同濟大學長聘教授)沈騎,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同濟大學語言規(guī)劃與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曙光學者”。擔任Educational Linguistics(De Gruyter)執(zhí)行主編,主要從事語言安全與語言規(guī)劃研究、教育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在Language Policy、Language Teach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and Bilingual Education、《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中國外語》等SSCI,A&HCI及CSSCI檢索的國內外重要期刊發(fā)表論文120余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及《人大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語委重點項目等項目10余項。 

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基本問題與研究路徑

沈騎,劉思琪

同濟大學 外國語學院






引    言




近年來國家話語能力建設備受關注,已成為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核心議題之一,更是提升中國參與全球語言治理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現有研究聚焦國家話語能力建設的基本內涵、理論體系及總體規(guī)劃,為面向全球治理各個領域開展精準國際話語傳播,構建中國對外話語奠定了學術基礎。自十八大以來,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已經成為中國參與全球生態(tài)治理,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重要命題,國家生態(tài)文明話語體系建設也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在新形勢下,ESG話語是構建融通中外的生態(tài)文明話語體系的一個關鍵問題。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概念在2006年由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科菲·安南(Kofi Annan)正式提出,他呼吁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yè)能夠秉持一種關注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相結合的發(fā)展理念和評價標準,將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問題都納入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隨著全球化社會的日益深入,ESG理念也從企業(yè)治理滲透到整個國家經濟治理和社會治理等領域,乃至上升到全球治理層面,ESG話語能力建設現已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同時也為學界密切關注。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步伐加速,國家高度重視ESG發(fā)展,不僅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建設生態(tài)文明,推動綠色低碳循環(huán)發(fā)展,打造“美麗中國”的國際形象,而且在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提出“雙碳”目標,這些都為推動ESG發(fā)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在經濟發(fā)展和社會治理視域下,ESG最初指的是一種關注企業(yè)環(huán)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yè)評價標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特別是綠色低碳和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理念驅動下,ESG已經逐步成為世界各國在國際化與本土化競爭和博弈中一個關鍵的新發(fā)展指標體系。現有研究表明ESG話語能夠有效提升國家與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進而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及話語力。而語言學視角下的ESG話語能力研究源于學界對語言與生態(tài)關系的思考與探索,其核心要義在于探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人類協(xié)調自然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與國家治理三者的有機聯(lián)系,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總體目標,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理念,與生態(tài)話語研究的目標不謀而合。黃國文和趙蕊華認為生態(tài)話語研究不僅局限于語言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強調個人、團體等社會責任,力圖揭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參與者之間的可持續(xù)關系。作為一種綜合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3個方面來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型評價指標體系,ESG話語研究已成為生態(tài)話語研究的新領域。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態(tài)語言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發(fā)展迅猛,特別是在語言生態(tài)觀提出之后,生態(tài)話語研究呈現出研究領域不斷擴大、研究范式趨于融合、研究方法更為多元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ESG話語研究體系的構建。但相較于國外生態(tài)話語研究的學科發(fā)展態(tài)勢,國內相關研究還有待繼續(xù)深入。ESG話語能力建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領域,其話語建構關系著我國生態(tài)文明話語體系的建構進程。本文基于國家話語能力建設的五大要素,探究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基本問題,提出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研究路徑。






一、國家話語能力建設的構成要素




我們曾將國家話語能力建設從語言規(guī)劃角度,對其話語類型進行了分類,但尚未對某一特定領域的話語能力構成要素進行探討。從話語傳播視角看,國家話語能力貫穿話語規(guī)劃、生產、傳播與接受的全過程。基于哈羅德·拉斯韋爾(Harold Lasswell)提出的傳播過程5W模式,話語能力至少有5個構成要素,分別是話語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對象以及傳播效果。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話語傳播主體在傳播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不僅是話語傳播內容的承載者和表達者,而且還擔負著與話語傳播對象進行有效溝通的責任。在傳播過程中,話語傳播主體既可以是單個的人,也可以是集體或專門的機構。依據不同標準可以將話語傳播主體進行分類,如官方和民間、軍事和民事、國內和國外等。一直以來,國家話語國際傳播主要呈現出以政府和官方媒體為主導的單一格局。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大降低了話語國際傳播的門檻,使得參與國際傳播的話語傳播主體愈加多元豐富。


第二,話語傳播內容的傳播過程就是信息流動的過程。在傳播學范疇下,信息必須通過符號(包括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才能被傳播,即寄載于符號之中的信息構成了話語傳播內容。結構主義語言學家費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將符號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其中,語言是人類符號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符號。在實際話語傳播研究中,話語傳播主體作為話語傳播內容的承載者和表達者,兩者通常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話語傳播渠道是指傳播過程中傳播主體及傳播對象雙方溝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種途徑、手段、方式。渠道主要包括大眾傳播渠道、組織傳播渠道、人際傳播渠道。現代社會傳播的顯著特點是,大眾傳媒傳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例如,政府有重大信息需告知社會全體成員,可以選擇文件傳達,也可以進行單位開會層層傳達,但最快捷的方式莫過于利用大眾傳播的渠道。當前信息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傳統(tǒng)話語傳播渠道逐漸被新媒體替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大眾傳播渠道正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傳播格局。


第四,話語傳播對象主要指話語受眾,即所有受傳者,可以是讀者、聽眾、觀眾,也可以是某一主權國家、企業(yè)、科研機構,是話語傳播的最終對象和目的地。在話語傳播格局中,只有被傳播對象選擇和接受的話語傳播才可以稱為有效傳播,不適應傳播對象的傳播等于無效傳播。因此,話語傳播對象已經成為決定傳播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不同于非信息時代,傳播對象已不再是被動接受話語信息,而是擁有了選擇話語信息的主動權。因此,話語傳播主體在進行話語傳播時應充分了解傳播對象的需求。只有這樣,話語傳播內容才有目的性,話語傳播渠道的采用才有針對性,才能實現話語的有效傳播。


第五,話語傳播效果是指傳播主體發(fā)出的傳播內容經傳播渠道傳至傳播對象而引起傳播對象思想、行為等方面的改變,衡量傳播成功與否的重要尺度,主要體現為話語傳播主體對話語傳播對象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是一種非強制的作用力。除非是通過法律、政策、軍事、外交等手段施加影響,話語傳播效果一般是通過傳播對象的自我接受來實現。因此,雖然傳播效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實際傳播過程中不同于其他傳播要素,傳播效果不一定出現。也就是說,傳播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







二、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基本問題




基于上述五大構成要素,我們將ESG話語能力建設的基本問題領域劃分為話語傳播主體、話語傳播內容、話語傳播渠道、話語傳播對象以及話語傳播效果5個維度展開如下。


(一)ESG話語傳播主體


依據話語傳播主體層級,將ESG話語傳播主體分為宏觀層、中觀層和微觀層。


ESG話語傳播主體的宏觀層主要包括國家(或地區(qū))及超國家層面,如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各國政府等。隨著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惡化等問題的出現,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越來越重視ESG問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在2000年發(fā)布的第一版《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指南》,推動了ESG話語建構,產生了極大的國際影響。2005年有750家組織根據該《指南》編制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其中日本、英國和美國的報告數量占據報告總量的前三名。目前,國際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ESG話語體系,而我國ESG話語建構相對比較滯后。雖然早在2002年,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證監(jiān)會)與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便聯(lián)合發(fā)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對“環(huán)境保護”“社會責任”及“公司治理”的信息披露做出具體要求。但直到2018年,證監(jiān)會才最終確立了ESG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目前有關宏觀層ESG話語傳播主體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國際組織及其他主權國家(地區(qū))。例如,林琳和周桂君通過關注聯(lián)合國描述、評價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話語實踐揭示了聯(lián)合國的不同生態(tài)觀;Partelow等關注了全球非政府環(huán)境組織的生態(tài)話語實踐,發(fā)現非政府環(huán)境組織在多中心環(huán)境治理機構中的迅速擴散。


ESG話語傳播主體的中觀層主要由企業(yè)及機構構成,如中央企業(yè)、跨國企業(yè)、研究機構等。由于ESG信息披露對投資有一定引導效果,且宏觀層面的政策法規(guī)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重視自身的ESG話語建構。例如,2006年,高盛發(fā)布了ESG研究報告,較早地將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整合在一起。隨后,國內外形成了一些較有影響力的ESG評級體系,如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MSCI)針對全球7500家公司進行ESG評級,是全球領先的ESG評級機構。隨著上市公司的ESG信息在國際資本市場愈發(fā)受到重視。截至2018年,所有納入MSCI指數的上市公司都需要接受ESG評級。企業(yè)主要依據各大ESG評級體系、國際報告標準等報告體系進行ESG報告編寫,進而建構企業(yè)自身的ESG話語體系。由于企業(yè)的ESG話語建構在市場投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失敗的ESG對外話語實踐將直接影響其企業(yè)的國際形象建構,進而影響企業(yè)的國際合作和發(fā)展,因此企業(yè)格外重視自身的ESG話語建構。作為目前占據比重最大的ESG話語傳播主體,企業(yè)給研究者帶來了豐富的ESG案例及話語資源。目前,國內外學者均聚焦探討不同企業(yè)的生態(tài)身份話語建構研究。但與國外學者不同的是,國內學者更加傾向于對中外企業(yè)進行對比研究,而本土話語建構意識不足。


ESG話語傳播主體的微觀層主要包括個體層面,如政府首腦、企業(yè)家、員工等。例如,聯(lián)合國原秘書長安南發(fā)起了以萊昂·沙利文(Leon Sullivan)制定的《沙利文原則》為基礎的全球契約,以鼓勵將環(huán)境、社會和治理整合到資本市場中。隨后,由蘋果、亞馬遜、沃爾瑪等181家美國企業(yè)CEO聯(lián)合發(fā)表了《公司宗旨聲明》,進一步促進了國際ESG話語建構。目前,微觀層ESG話語傳播主體主要由企業(yè)CEO、各主權國家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構成??紤]到ESG話語的可及性,相關研究主要關注這些微觀層話語傳播主體正式或非正式書面或口頭話語實踐。例如,有學者從評價系統(tǒng)的視角針對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xié)定》的演講進行生態(tài)話語分析;也有學者基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針對員工的溝通話語進行話語邏輯分析。國外有學者對來自87家西班牙企業(yè)CEO在新冠疫情期間做出的與企業(yè)運營和戰(zhàn)略決策相關的話語進行情感分析。相對而言,微觀層面的傳播主體研究具有更為廣闊的拓展空間。


中國ESG話語傳播主體研究目前是以企業(yè)為代表的中觀層進行較為深入和具體的探索。企業(yè)作為目前占據比重最大的ESG話語傳播主體,已成為ESG話語傳播主體研究的主要研究對象。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企業(yè)只是ESG話語傳播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唯一的傳播主體。因此,對于宏觀層及微觀層ESG話語傳播主體也應提起重視。研究者對于宏觀層和微觀層ESG話語傳播主體雖亦有探討,但宏觀層主要對以聯(lián)合國、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等為代表的國際組織進行具體探索,忽視了對于其他主權國家的關注;微觀層則聚焦在企業(yè)及國家領導人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對于其他個體層面如公眾、專家等卻少有涉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影響了公眾的話語傳播方式和接收方式,對于ESG相關問題的討論與傳播也更加重要。因此,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應加強各層級ESG話語傳播主體的研究,“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yè)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huán)境治理體系”已成當務之急。


(二)ESG話語傳播內容


依據話語傳播主體的分類,傳播內容同樣也可以分為宏觀層、中觀層和微觀層3個維度。


宏觀層主要由國家(或地區(qū))及超國家層面發(fā)布的政策法規(guī)、協(xié)議協(xié)定構成。除了前述提到的如GRI發(fā)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指南》外,各主權國簽訂的《巴黎協(xié)定》《二十國集團/經合組織公司治理原則》、世界銀行制定的《環(huán)境和社會標準》等均屬于ESG話語傳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宏觀層ESG話語傳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政府頒布的政策法規(guī)。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原環(huán)保總局)發(fā)布的《關于企業(yè)環(huán)境信息公開的公告》《環(huán)境保護法》、證監(jiān)會發(f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然而,與話語傳播主體研究一致,相關研究多聚焦于國際層面,不少學者均關注了各自國家有關環(huán)境氣候變化的政策話語,以此來揭示本國生態(tài)術語建構;汪少華等基于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峰會成果文件《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進行認知生態(tài)分析,揭示其話語策略及對社會生態(tài)發(fā)展的影響。國內相關研究剛剛起步,主要以官媒發(fā)布的環(huán)境議題的報道為主要研究內容,較少關注具體政策或報告文本,目前僅有少數學者從生態(tài)話語視角對比探析中國和英國能源白皮書在能源立場、能源政策、能源發(fā)展重點等方面的異同,相關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中觀層主要為企業(yè)及機構層面如企業(yè)紅頭文件、機構政策文件、非財務報告等。隨著監(jiān)管者、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愈發(fā)重視ESG信息披露并將其納入企業(yè)評估及投資策略,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主動披露ESG相關信息,進行ESG話語建構。目前,載有企業(yè)ESG話語的報告名稱不一而足,例如企業(yè)社會責任報告、可持續(xù)發(fā)展報告、企業(yè)責任報告等。盡管這些報告名稱不同,但都是對企業(yè)在經營過程中的非財務信息進行披露,沒有本質差別。近年來,以沃爾瑪、蘋果公司、美國銀行等為代表的大型跨國企業(yè)開始針對ESG信息披露進行ESG話語建構,發(fā)布專門的企業(yè)ESG報告。隨著企業(yè)ESG話語在話語傳播研究中的角色不斷凸顯,針對企業(yè)生態(tài)行為的話語研究也備受關注。如有國外研究者以丹麥能源企業(yè)旾rste為例,揭示了該企業(yè)如何通過話語完成從黑色能源到綠色能源的戰(zhàn)略轉型;國內有學者結合態(tài)度系統(tǒng)和語言生態(tài)位理論對中美企業(yè)廣告話語中態(tài)度資源生態(tài)性進行對比分析,探究其異同、成因及影響。企業(yè)ESG話語作為彰顯企業(yè)文化、企業(yè)理念及企業(yè)運營的重要載體,具有提升企業(yè)國際形象的功能。


微觀層由個體如超國家組織負責人發(fā)言、國家政府領導人講話、企業(yè)家演講、個人社交媒體推文等組成。如前所述,相關研究主要聚焦于以國際組織負責人、政府首腦、企業(yè)CEO等頗具影響力的微觀話語傳播主體的正式或非正式書面或口頭ESG話語實踐。例如,有不少研究者從不同視角聚焦中美企業(yè)致股東信的話語特征對比研究,企業(yè)文化以及國家文化的差異性使得中美企業(yè)針對股東進行話語建構上顯現出較大區(qū)別。隨著社交媒體等數字技術的迅速發(fā)展,ESG話語傳播內容的話語來源開始變得更加豐富,公眾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進行ESG話語建構。例如,有學者選取2011年至2020年各年度在霧霾議題上微博影響力排名前三十的大V,通過分析統(tǒng)計其發(fā)布的相關內容主題,歸納其立場訴求與話語類型;可以看出,話語傳播內容不僅受話語傳播主體所在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話語傳播渠道發(fā)展的影響。


當前中國研究者對于ESG話語傳播內容的關注主要是在中觀層,以企業(yè)ESG相關報告為重點研究對象。宏觀層及微觀層ESG話語傳播內容研究雖有涉及,但國內研究視角較為單一,宏觀層聚焦于國際層面,較少關注國內ESG話語傳播內容。此外,現有國內ESG話語傳播內容研究主要以官方發(fā)布的環(huán)境議題報道為主。而宏觀層ESG話語傳播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出臺頒布的ESG相關政策法規(guī)、公報報告等卻鮮有涉及。這些文本包含了國家在生態(tài)問題上的主張及原則,代表了國家的生態(tài)立場,亟需關注。而微觀層研究則以關注具有權威性及影響力的官方ESG話語傳播主體的書面或口頭ESG話語實踐為主,僅有個別研究者對公眾的ESG相關議題話語實踐,且依舊局限在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互聯(lián)網“公眾人物”所進行的ESG話語實踐。不同類型的ESG話語傳播主體所承載的ESG話語傳播內容代表不同的利益階層和價值取向,因而,ESG話語傳播內容研究應當從更加豐富多元的視角展開,而非僅僅關注來自“特殊”主體的ESG話語傳播內容。


(三)ESG話語傳播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辈煌趥鹘y(tǒng)媒體時代負面信息很難被廣泛傳播,在當下的全媒體時代,話語傳播渠道發(fā)生顛覆性變化,話語內容處理不當,就可能會無限發(fā)酵。雖然我國目前的互聯(lián)網普及率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但長期以來全球超過90%的新聞信息資源都掌握在西方媒體手中,近70%的海外話語傳播對象是通過西方媒體來了解中國的。劉濤通過分析《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有關北京奧運會的新聞報道,揭示了西方媒體對于我國環(huán)境問題的關注不是純粹的關注環(huán)境這一議題,而是上升為與人權問題并列的外交批評策略及外交修辭策略。受經濟、政治、國家意識形態(tài)等多重因素影響,跨文化語境下的生態(tài)話語傳播往往存在較為明顯的“人為操控”,我國生態(tài)形象常被西方媒體扭曲化呈現。有學者通過對《中國日報》和《紐約時報》中關于中國生態(tài)形象及相關話語表征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美國媒體對于中國建構的中性與破壞性生態(tài)形象比例高于有益性形象。近年來,雖然外媒對我國生態(tài)形象的構建有所改善,但是在國際輿論場域之中,失語就要挨罵。正如徐明華等基于Google News新聞聚合平臺比較考察國際話語傳播中關于中國、印度兩國霧霾議題的呈現,印度因其具有西方親緣性的政治形態(tài)在搜索指征上被賦予更多權重,而中國媒體的聲音則幾乎被掩蓋。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中國企業(yè)作為我國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中堅力量,更是ESG話語傳播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目前全球對于生態(tài)問題格外關注,企業(yè)越來越重視通過自身網站披露ESG相關信息以塑造企業(yè)形象。也就是說,企業(yè)ESG話語傳播渠道同樣依賴于大眾傳媒渠道。史興松、單曉暉通過探討中美金融企業(yè)英文網站的企業(yè)簡介揭示了我國企業(yè)在外宣話語上的不足,以及在企業(yè)社會責任投入程度和ESG相關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鄧誼、馮德正對新冠疫情期間餐飲企業(yè)微信公眾號推文進行體裁分析和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為全媒體時代企業(yè)如何在社交媒體平臺通過話語構建提升企業(yè)形象提供了參考和啟示。此外,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大眾傳播視域下中國企業(yè)形象的對比研究。中國企業(yè)的ESG話語建構已經不僅僅關乎企業(yè)形象,更是直接影響著受眾對國家形象的公共認知,與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密切相關。


然而,我國ESG話語傳播渠道研究多局限于媒體報道,研究者主要通過比較中外媒體報道來進行ESG話語能力建設研究。雖然近年來伴隨全媒體時代的發(fā)展,愈發(fā)多元的新媒體傳播渠道開始得到研究者的關注,但當前研究也僅僅是對少數傳播媒介進行了初步探討,且關注的多為ESG官方話語傳播主體通過新媒體平臺創(chuàng)建的官方話語傳播媒介(如官方微博、企業(yè)微信公眾號等)。對于其他類型的話語傳播媒介,如貼吧、論壇、博客、(短)視頻平臺等,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同時,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化使得普通民眾也在我國ESG話語能力建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者也應對這些非官方ESG話語傳播主體的話語傳播渠道提起重視,以此來引導國際社會全面客觀地認識中國,塑造良好的中國生態(tài)形象。


(四)ESG話語傳播對象


在傳播過程中,話語傳播主體、話語傳播內容及話語傳播對象這三大要素緊密相連,相互呼應。有鑒于此,我們將ESG話語傳播對象也分為宏觀層、中觀層和微觀層(參見表1)。




現有ESG話語傳播對象研究主要對涉及企業(yè)績效的話語傳播對象進行探析。例如有研究依據環(huán)保態(tài)度和消費行為聚焦3種類別的消費者探討消費者如何識別企業(yè)“漂綠”手段;也有研究對新冠疫情初期淘寶、京東以及亞馬遜三大電商平臺消費者的評價話語進行對比分析,揭示了中外電商消費者生態(tài)觀的異同及潛在原因;再如,有研究者關注在旅游網站Tripadvisor上發(fā)布的酒店對于消費者投訴進行的回應,調查了酒店在應對消費者投訴時使用的話語結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們將話語傳播對象分為宏觀、中觀及微觀3個層面,但全媒體時代所帶來的話語傳播渠道革新使得話語傳播主體與對象二者的界限愈發(fā)模糊。


互聯(lián)網的普及,不僅代表著話語傳播渠道的變化,也深刻影響著話語傳播對象乃至整個傳播格局。伴隨著話語傳播渠道的多元化,話語傳播對象在傳播過程中其“身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當屬“網民”的出現。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10.11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到71.6%,其中手機網民達10.07億。在全媒體時代,互聯(lián)網已然成為具有巨大影響力的輿論場,信息披露的透明化使得話語傳播主體必須切實重視潛在的話語傳播對象,努力做到精準投放,針對潛在多元的話語傳播對象,在話語傳播內容和話語傳播渠道方面做出多方考慮,以此來達成與傳播對象的溝通和傳播。


當前,中國ESG話語建構研究對話語傳播對象的關注不夠,相關研究多聚焦與企業(yè)經濟效益直接相關的話語傳播對象,研究范圍較為局限。ESG話語建構必須充分考慮話語傳播對象的習慣和需求,不能形成“我說你聽”的單向宣傳,否則就無法形成有效的ESG話語傳播。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ESG話語傳播對象研究的重視,拓展研究范圍,了解傳播對象的需求。這不僅是ESG話語傳播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我國ESG話語建構研究必須直面的挑戰(zhàn)。


(五)ESG話語傳播效果


ESG話語傳播效果是指話語傳播主體的目的是否達到傳播效果,主要表現為傳播對象在接收話語傳播內容后產生思想或內容上的改變,傳播效果通常在話語能力建設研究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ESG話語傳播效果取決于其話語傳播渠道。研究者主要通過關注大眾傳播媒介所進行的傳播活動對話語傳播效果進行探析。例如,方格格聚焦中外媒體關于“一帶一路”倡議的新聞報道,探析了中外針對該倡議的情感偏向和態(tài)度立場,對其國際傳播效果做出了初步判斷;戴佳、季成浩圍繞微博垃圾焚燒議題揭示了2013年到2017年間相關話語傳播主體的競合演變規(guī)律,探索了官方及民間主體的話語特征變遷,雙方最終就倡導“垃圾分類”達成有限共識,塑造關于該議題的社會認知;韓曉寧等聚焦新冠疫情期間國內的健康信息傳播,考察了政府媒體和社交媒體等多元話語傳播主體間就健康議題的議程設置效果。


此外,也有研究者通過關注與企業(yè)經濟效益相關的其他ESG話語傳播要素展開話語傳播效果研究。例如,黃河、楊小涵通過對比分析兩種綠色廣告訴求對消費者的態(tài)度評價進行探查,當廣告中使用自然圖片對“環(huán)境友好”特征進行強調時,消費者對企業(yè)的評價更為積極,更容易對企業(yè)的環(huán)保行為產生信任,進一步增強企業(yè)的話語傳播效果;曾秀芹等則關注女性主義廣告,探討了不同議題女性主義廣告的傳播效果及差異。除了以消費者為代表的微觀話語傳播對象,致股東信作為一種重要的、正式的企業(yè)傳播媒介,也同樣受到很多研究者關注。不少學者通過關注企業(yè)CEO致股東信中的話語建構,揭示了話語傳播內容與企業(yè)聲譽之間的顯著關聯(lián),研究發(fā)現致股東信常常被企業(yè)管理層用來作企業(yè)聲譽管理的話語工具。


可以看出,中國ESG話語傳播效果研究在研究視角及研究對象上仍較為零散無序,缺乏深入系統(tǒng)研究。如前所述,話語傳播渠道在ESG話語傳播效果中占據較大比重,尤其是在當下全媒體環(huán)境下,報刊、電視等傳統(tǒng)話語傳播媒介與互聯(lián)網、手機等數字技術融合為新的話語傳播媒介,使ESG話語傳播的效果更為凸顯。研究者更應立足于新媒體下的話語傳播語境,拓展不同語境下的多元議題研究,如ESG話語傳播渠道的覆蓋范圍、話語傳播的時效性、話語傳播對象的參與度等,這將有助于厘清不同視角下的ESG話語傳播效果,助力ESG話語能力建設。







三、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研究路徑




作為生態(tài)話語研究的新興領域,以問題為導向的ESG話語日益受到語言學、生態(tài)學等不同領域的廣泛關注,已經發(fā)展成為多學科聚焦的綜合研究領域。我們基于上述ESG話語能力建設中的五大構成要素,分別對其研究路徑進行探討。


(一)ESG話語傳播主體的話語批判路徑


我們認為批評話語分析范式是當前研究ESG話語傳播主體的主流研究路徑,相關研究多關注中觀層話語傳播主體。根據Fairclough和Wodak的觀點,批評話語分析旨在分析語言、權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關注話語內部語言使用和與其相關的社會文化因素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戴桂玉、仇娟采用批評話語分析中Fairclough的三維分析框架,從及物性過程和態(tài)度資源兩方面對生態(tài)酒店簡介的話語特征進行描述,闡釋語言、環(huán)境和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與互動;同樣,李小萌以匯豐控股為例,依據Fairclough的三維分析框架考察企業(yè)采用怎樣的話語策略來傳遞風險觀念,從而影響投資者的決策;Nilsen 和Ellingsen基于批評話語分析范式調查了挪威旅游公司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盡管大多數公司都將環(huán)境問題列入議程,但這些公司在實際商業(yè)合作中并沒有將環(huán)境問題考慮在內,整體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對環(huán)境的漠視態(tài)度。此外,也有學者將批評話語分析與語料庫方法相結合對ESG話語傳播主體展開探討,如Alexander通過分析可口可樂及世界自然基金會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的合作,揭示大型跨國公司如何通過話語進行“漂綠”,探析它們話語中的非生態(tài)因素及對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梢灶A見的是,隨著數字人文范式的推進,ESG話語傳播主體研究將會成為批評話語分析與語料庫研究相結合的重要研究領域。


(二)ESG話語傳播內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路徑


在ESG話語傳播內容研究中,我們發(fā)現研究者多采用積極話語分析范式進行話語研究,基于Halliday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是其研究主流。例如,趙蕊華基于及物性系統(tǒng)理論對生態(tài)評估報告中話語的語域、語義和詞匯語法3個層面進行多層次分析,呈現了話語在構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參與者身份的連貫性;Gong和Liu對聯(lián)合國發(fā)布的生態(tài)故事中話語的及物過程分布進行了分析,通過構建人類和非人類在這些物質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呈現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是如何給生態(tài)系統(tǒng)帶來壓力的。2016年,黃國文基于中國語境,提出了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和諧話語分析概念,旨在“促進人與人之間、人與其他物種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語言與生態(tài)之間的和諧關系”。孫莉、楊曉煜結合評價理論對“百篇網絡正能量文字作品”中的態(tài)度資源進行生態(tài)話語分析,揭示了語言對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隨后,在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指導下,基于黃國文提出的一個基本假定(“以人為本”)和3條原則(“良知原則”“親近原則”及“制約原則”),趙蕊華和黃國文建構了和諧話語分析框架通過案例分析展示該分析框架的適用性,為分析中國語境下的ESG話語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隨著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及生態(tài)語言學在中國的繁榮發(fā)展,以和諧話語為基礎的ESG話語傳播內容將為引起更多關注。


(三)ESG話語傳播渠道的多元分眾路徑


當前,ESG話語傳播渠道研究多聚焦于媒體報道,研究者主要基于中外媒體報道,采用批評話語分析范式進行話語比較研究。例如,Carvalho通過借鑒Fairclough,van Dijk,Wodak等批評話語分析研究方法建立研究框架,比較分析了《衛(wèi)報》《獨立報》和《泰晤士報》3家英國報紙在氣候變化方面的話語建構策略;Murata基于van Dijk的社會-認知研究方法全面考察了英日兩國媒體報道中的捕鯨話語在詞匯及句法結構選擇、修辭手段等話語特征。同時,有些研究者采用語料庫和批評話語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如錢毓芳通過收集《泰晤士報》《衛(wèi)報》等英國主流報刊2000年以來有關“低碳”(low carbon)經濟的報道,自建語料,進行基于語料庫的批評話語分析,這些主流報刊中的低碳話語對政府的聲音進行著有效地傳遞,并對公眾低碳意識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此外,亦有學者從積極話語分析范式對ESG話語傳播渠道展開研究,如Bednarek和Caple根據評價系統(tǒng)理論對澳大利亞大報《悉尼先驅晨報》環(huán)境報道中的語篇及圖像進行話語分析,并從批評話語分析和積極話語分析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趙蕊華、黃國文結合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理論與語料庫方法,對1997至2018年《人民日報》、新華網及中國環(huán)境網等權威媒介發(fā)布的國內十大新聞和十大環(huán)境新聞進行話語分析,展現了漢語的生態(tài)和諧化進程以及我國生態(tài)事業(yè)的發(fā)展特點。面對數智時代的挑戰(zhàn)與機遇,中國ESG話語傳播渠道的分眾化、多元化與個性化特征將成為研究的新焦點。


(四)ESG話語傳播對象的身份流變路徑


如前所述,全媒體時代使得話語傳播渠道變得更加多元,話語傳播對象的“身份”亦產生變化,互聯(lián)網平臺為研究者提供了了解話語傳播對象特點及需求的機會。研究者主要通過將語料庫方法與傳統(tǒng)話語分析結合,展開ESG話語傳播對象研究。例如,Koteyko等聚焦英國《每日郵報》網站數據庫“氣候門”事件后有關氣候變化報道下的讀者評論,進行詞匯特征提取,結合批評話語分析,揭示了讀者對氣候科學的構建在“氣候門”事件前后的態(tài)度轉變;隨后,Jaspal等聚焦前序研究的子語料庫使用van Dijk的社會-認知研究方法就“科學”及“科學家”兩個與氣候科學相關的高頻關鍵詞展開更為細致地探討。邵珊珊、彭俊則通過語料庫方法對新冠疫情初期三大電商平臺消費者的評論話語進行采集建庫及數據處理,進而結合評價理論及情感分析理論對其進行生態(tài)話語分析。在傳播對象日益多樣化的趨勢之下,如何構建中國ESG話語傳播對象的精準化和可預測性,將是未來研究的重要突破點。


(五)ESG話語傳播效果的數據挖掘路徑


ESG話語傳播效果研究下的話語分析主要聚焦大眾傳播渠道下的話語傳播活動。同ESG話語傳播對象研究一樣,研究者大多采用語料庫方法進行語料采集,進而結合傳統(tǒng)話語分析對提取的話語特征進行闡釋分析。一些學者將語料庫方法與批評話語分析相結合,如Kim通過對1998年至2010年間CNN、《新聞周刊》和《紐約時報》3家美國主流媒體發(fā)布的與朝鮮有關的新聞報道進行語料收集,通過對詞項、搭配等特征進行提取,結合批評話語分析揭示了報道中有關親美或反美國家分組對于朝鮮國際關系的影響;O'Mara-Shimek等通過收集2008年環(huán)球股災的媒體報道,自建語料庫,基于Charteris-Black的批評隱喻分析方法探討了金融新聞中如何通過隱喻包裝信息影響新聞讀者對該事件的認知,最終影響他們作為消費者的行為。此外,也有研究者將與語料庫方法與積極話語分析相結合,如曹進、劉貴陽對騰訊體育中所有的NBA戰(zhàn)報類新聞標題進行建庫,基于及物性系統(tǒng)理論對新聞標題中的暴力話語進行生態(tài)話語分析,探究討論了其對話語傳播對象的影響??梢灶A見的是,中國ESG話語傳播效果將是未來研究方法亟待突破的重要維度之一,話語傳播效果的大數據挖掘、分析與動態(tài)數據庫建設值得關注。







結    語




當前,盡管國際ESG指標體系相對完善、成熟,但缺乏對中國國情的深入了解,在評價指標的設置上缺少區(qū)域化設置,其評價指標體系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特性。隨著國家參與全球治理以及“雙碳”目標的明確,服務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研究將日益重要。對于中國ESG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和評價應考慮到本土化特點,這也對中國語境下的ESG本土話語能力建設提出要求和挑戰(zhàn)。探究我國ESG話語能力建設中的基本問題和研究路徑,可以拓展我國生態(tài)話語的研究維度,推動生態(tài)話語的理論創(chuàng)新,對于促進我國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現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聚焦國家話語能力五大構成要素,探討我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5個基本問題領域。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剛剛起步,現有ESG話語還主要是通過國家發(fā)布的宏觀政策及官方發(fā)言來引導,政策的完善程度及對ESG話語建構的重視程度相較于國際仍有較大差距。當前,全媒體時代下的ESG話語傳播正日益引起關注,基于話語傳播主體、話語傳播內容、話語傳播渠道、話語傳播對象及話語傳播效果五大問題領域,提升符合中國語境的ESG話語能力,是當前我們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與課題。在研究路徑探索方面,ESG話語研究主要以批評話語分析和積極話語分析兩大研究范式為主。從當前研究現狀來看,語料庫與傳統(tǒng)話語分析相結合的生態(tài)話語研究范式剛剛起步,將二者有機融合,拓展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話語分析研究新范式,是今后中國ESG話語能力建設的重要研究新途徑??紤]到中國經濟發(fā)展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在推動ESG話語能力建設時必須在借鑒國際ESG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兼顧實現我國的宏觀戰(zhàn)略目標及政策取向,注入鮮明的本土元素。


<br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font-style:="" normal;="" font-variant-ligatures:="" font-variant-caps:="" font-weight:="" 400;="" letter-spacing:="" 0.544px;="" orphans:="" 2;=""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widows:="" word-spacing:="" -webkit-text-stroke-width:=""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text-decoration-thickness:="" initial;="" text-decoration-style:="" text-decoration-color:="" initial;"="" style="letter-spacing: 0.544p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分享到:

最熱資訊

熱門標簽